老剧复播逢春 是“反智剧”横行的最大反讽
编辑:
2017-02-15 10:45:23

倪大红饰演的严嵩、黄志忠饰演的海瑞、陈宝国饰演的嘉靖大受赞誉。

晨报记者 曾索狄 殷茵

2007年,由刘和平编剧、张黎执导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在湖南卫视首播,以不到0.5%的收视率黯然收场。但在之后的10年中,这部作品的口碑却持续发酵,以豆瓣9.5的高分被誉为“国剧巅峰”之一。最近,这部作品重回观众视野,在优酷上线后24小时就获得超过400万的播放量,引发了“熬夜爆肝看《大明》”的热潮。2月25日,重庆卫视也将在黄金档重播该剧。

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火爆究竟从何而来?记者注意到,这股热潮更多来自观众在网络上的“自来水”,其力量之大就连网络平台自身都有些意外。网民们为老剧卖力吆喝,多少也折射出“反智剧”横行的背景下,观众渴求好戏的强烈反弹心理。

【现象】 上线24小时播放量超过400万

《大明王朝1566》是导演张黎与编剧刘和平自1997年《雍正王朝》后的第二次合作,也是至今的最后一次合作。该剧从明朝一项虚拟的国策“改稻为桑”展开,通过对嘉靖在位最后五年史事的生动描绘,铺开了有明一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。

尽管如今在豆瓣上的口碑高达9.5分,但10年前其首播时,却惨遭滑铁卢——2007年,湖南卫视花重金买断了这部严肃历史剧的独播版权,但也许是看惯了宫斗剧、婆妈剧的观众不“领情”,加之22点后非黄金档的安排,最终以不到0.5%的收视惨败。随后10年间,该剧在资源难绝的网络上悄悄滋长,并凭借出色的口碑,迅速集聚起一批忠实粉丝,发酵成一部“不在江湖,只闻传说”的神剧。今年,版权到期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 终于迎来“改嫁”的机会,被优酷和重庆卫视买下——连优酷自己都未必预料到,该剧上线24小时就突破400万的播放量;播出没几天,在朋友圈里已有刷屏之势。

10年老剧缘何逢春?剧本和演员是其最受网友称赞的两方面。作为一名学者型编剧,刘和平一贯擅长大场面、大格局、大冲突的作品,而通过镜头再现厚重且极富戏剧张力的剧情,亦是曾执导《走向共和》等作品的张黎所拿手的。“虽然我非常偏爱《雍正王朝》、《走向共和》等另外几部戏,但我觉得《大明王朝1566》是中国历史剧的No.1。”知名编剧、策划人史航也是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“剧粉”,昨天他告诉晨报记者,对这个剧本的讨论,已经超出了电视剧范畴,“我记得剧本封底印着某历史学家的论断,说这部剧站在这段历史研究的前沿,我和编剧刘和平也探讨过,我觉得这是一个编剧受到的最高的评价了。”

10年之前,刘和平也曾这样形容自己的“野心”:“这是一个文学艺术被边缘化的时代,我就有这么一个野心,率领一支文学大军,浩浩荡荡地开进电视剧的地盘里去,安营扎寨、开疆拓土。”而一班老戏骨的加盟,更为刘和平美好的理想注入了血肉,让整个《大明王朝1566》活了起来。第一大奸臣严嵩戏开场就是80岁,扮演者倪大红那时候才40岁,但步履蹒跚、眼神惺忪,分明是耄耋的样子;陈宝国饰演的嘉靖,精明中透着点神经质,愤怒、孤独、凄凉,满满内心戏;而当时不到40的黄志忠所扮演的海瑞,处处透着中老年人的沧桑。

[原因] 无脑剧泛滥引发“反弹心理”

历史正剧曾是内地荧屏最为重要的电视剧作品,1997年的《雍正王朝》、2003年的《走向共和》,都曾引发强烈反响。但对这类题材而言,2007年堪称一次转折,当年,不仅《大明王朝1566》,《贞观长歌》、《卧薪尝胆》两部大剧也同样遇冷。从此,国产历史正剧逐渐淡出荧屏,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古装偶像、奇幻、仙侠剧。

而在这一波波的潮流中,观众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怪相:古装剧开始采用过于饱和鲜亮的“彩虹色调”,演员的选择从实力派戏骨变成年轻的偶像脸,邀请别人配音成了挽救演员演技的法宝,惨烈的宫斗与傻白甜的IP剧则是播出平台争抢的对象……对此,不少业内人士曾发声,认为互联网资本的角力,让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古装剧创作,走进了单一的死胡同。

有意思的是,这次也恰恰是互联网,让一度沉寂的历史正剧在近两年赢得了观众。以《大明王朝1566》为例,2007年至今,几乎每年网上都会有呼唤该剧重播的声音,很多观众自发剪辑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 片段也收获很高的点击率。比如一段网友自制的《大明嘻哈王朝1566》,将戏中大量经典台词和片段编成了RAP,颇受欢迎。

对此,史航在受访时表示,从本质上说,像《大明王朝1566》这样的作品是“永远及时”的。10年后的火热,则更印证了今天的观众对现有影视剧的不满足,“我觉得互联网本身没有罪过,那么多无脑的戏能推广得好,今天这么有脑、有心、有肝的作品也能推广得好。”

[趋势] 优质“历史IP”普遍回暖

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回归与热播,让很多从业人士看到了历史正剧回暖的可能。

事实上,今年以来,已经有多部这类题材的作品在观众间引发关注。比如今年央视的开年大戏《于成龙》,在开播后收视连日排名第一,央视一套播出后不到一周时间就迅速由央视八套复播。而最近在央视开播的《大秦帝国之崛起》,同样是一部以口碑取胜的历史大剧。作为改编自孙皓晖同名小说“大秦系列”的电视剧第三部,该剧与前作《大秦帝国之裂变》、《大秦帝国之纵横》一样,以古风大气的色彩、演员出众的演技、铿锵优美的台词,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“神剧”,剧迷都养成了到该剧官方微博“打卡”求问何时开播的习惯。在评价这部作品时,观众也不约而同地提到,它刷新了自己对先秦的认识。小说作者孙皓晖更曾表示,他最看重《大秦帝国》的精神理念,“它要唤醒我们灵魂中失去的东西。很多读者通过《大秦帝国》蓦然发现,我们还有过那样一个辉煌壮丽的时代,还有过这样高尚、朴实、壮勇的祖先。”

而在史航看来,这种对历史的感情与温度,于所有古装剧而言都是共通的,“一岁一枯荣,枯与荣之间自有它的天数在,当历史正剧不再热络的时候,我们看《琅琊榜》也能感到历史剧的情怀。只要对历史有感情、有温度,就会有好东西出现。因为我们关心历史,也想了解人心、人性,到底有什么样的正能量和负能量。”

一岁一枯荣,枯与荣之间自有它的天数在,当历史正剧不再热络的时候,我们看《琅琊榜》 也能感到历史剧的情怀。只要对历史有感情、有温度,就会有好东西出现。因为我们关心历史,也想了解人心、人性,到底有什么样的正能量和负能量。

——知名编剧、策划人史航

分享到:
相关阅读>>
最新排行
热门资讯